您现在的位置是:国内新闻网 > 潮流

清末的官员为什么会唯唯诺诺?

国内新闻网2025-04-05 07:43:45【潮流】14人已围观

简介

导语清末的官员为什么会唯唯诺诺?我们如果以清末的大清官场为例做一个详细的分析,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满清入主中原,把中国彻底拖进落后的深渊。清政府的统治者认为,我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谁都管不着,他们哪里知道,国门之外已经换了天地:那些

导语清末的官员为什么会唯唯诺诺?我们如果以清末的大清官场为例做一个详细的分析,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满清入主中原,把中国彻底拖进落后的深渊。清政府的统治者认为,我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谁都管不着,他们哪里知道,国门之外已经换了天地:那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产业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完美融合,获得飞速发展,开始了海外血腥的殖民掠夺,土地广袤、物产丰富的中国正是他们的觊觎之地!他们的眼睛已经虎视眈眈地瞄准了中国,大清官场从慈禧太后到普通官员的所有风吹草动都已经在他们的掌控之中,所以他们才能入木三分地评价当时的大清官场:谁都唯唯诺诺,其实都在打自己的小九九而已!荣禄1900年1月24日,正是农历己亥年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慈禧太后撇开皇上,自己在西苑仪銮殿召见宗室亲贵、亲王大臣以及大学士、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侍郎、内务府大臣等重要臣僚。慈禧太后此举名为“叫大起”,什么是“叫起”?清王朝规定,皇帝每天翻牌子,点名召见部分或者全部军机大臣,咨询了解具体政务并作出决断就称为“叫起”。“叫起”并不罕见,但像今天这种大规模“叫起”,却是罕见,“叫起”的事由就更为罕见——原来是为了皇上的废立之事。光绪皇帝当初也是慈禧太后亲手所立,如今怎么又突然想要亲手废了他?事情的根源就在于一年多以前,也就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慈禧太后无法容忍的是她亲手扶上宝座的光绪皇帝,也是她的亲外甥,竟然纵容康有为这帮“乱臣贼子”谋害她。那时,光绪皇帝让小臣袁世凯带兵入京,包围自己的颐和园,找来大刀王五想要趁乱杀死自己,这就是光绪皇帝干出来的、让慈禧太后痛心疾首的“围园杀后”的蠢事。这事让慈禧太后又愤怒、又悲哀,这个亲外甥,4岁的时候由自己扶上皇帝的宝座,23年以来,天天都在自己身边,恭恭敬敬地请安,当面称自己为“亲爸爸”,背后竟然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慈禧太后除了愤怒和悲哀之外,就是恐惧,因为她太明白了,现在自己手握大权,皇上是自己手里的傀儡,但终究皇上比自己年轻得多,自己会死在他的前面,到那个时候,自己会不会身败名裂,能不能进皇陵,都是皇上说了算。与其到那个时候落得不堪的下场,还不如趁自己手握大权的时候,废了这个不听使唤的皇帝,从这时起,她就有了这个执念。大清官场最不缺的就是奴才,奴才最擅长的本事就是猜测主子的心事——揣测上意,再曲意逢迎。所以,慈禧太后重新训政还没两天,就有御史上了份密奏,提出“皇上得罪祖宗,当废!”4天后,慈禧太后下诏,称“皇上从4月以来,身体越来越差,治疗也不见起色”。光绪皇帝这个3个多月以前都还在锐意搞变法改革的年轻人,突然就“病入膏肓了”!从西历10月开始,太后要朝廷每天都公布皇帝的脉案,用意很明显,就是要用这种形式向世人宣告,光绪皇帝驾崩进入倒计时!但这一招很明显用力过猛,吃相太难看,搞的中外朝野震动,谣言四起,慈禧太后也有点招架不住了。在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召来最信任的亲信荣禄——光绪皇帝搞戊戌变法的时候,负责拱卫京畿的正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慈禧太后正因为当时安排了荣禄在这个要害的位置上,她才能安心地躲在颐和园冷眼旁观,看光绪皇帝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等到慈禧太后发现光绪皇帝竟然干出了围园杀后的蠢事以后,立马出手收拾了光绪皇帝,不到半个月,慈禧太后就把荣禄召进京,授予军机大臣,并统领京城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武卫军,荣禄就此成为朝中梁柱,更是慈禧太后倚重的亲信。慈禧太后于是,慈禧太后单独叫起荣禄,荣禄跪在地上静静听完太后的想法,其实,他早已明了太后的心思。此刻,他的脑子在飞速运转,思索如何答复太后的话。从内心而言,他并不认同皇帝所谓的新政,这个千疮百孔的老迈国家,一旦采用皇帝那种急躁冒进的新政,更何况又是由那些没有实际经验的汉人读书人操持,只怕这个国家会垮得更快!再说,那些汉人读书人总是把他们这些大臣视为颟顸无能,想着一夜之间取代他们,这自然也让荣禄敌视他们,就更加希望阻止年轻不懂事的皇帝蛮干,对他们这个庞大的官僚集团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请太后重新训政,好让大清王朝重回过去的轨道。所以,荣禄支持太后发动了政变,瓦解了所谓的“戊戌变法”,但这也让他和太后并列成为阻止中国变法的障碍。已经这样了,如果他要再帮着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给废了,那他就彻底得罪了光绪皇帝背后的那帮官僚集团,且必定会背上遭天下咒骂的恶名了,想到这里,荣禄认为,自己此时该做的选择就是“知所止”,这是做人的智慧,更是做官的智慧。但荣禄也明白,他不能劝谏慈禧太后收回要废了光绪皇帝的成命,与太后正面发生冲突,那得多愚蠢的人才干得出来!他为什么能一直得到慈禧太后牢固的信任?就因为他从不因任何事和太后发生正面的顶撞或冲突,荣禄对此实在是太驾轻就熟了!他最擅长的就是借用别人的意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借用别人的手来推行自己想干的事或阻止自己所厌恶的事,这就是他的政治智慧,也是他做人的智慧,这种智慧让他在大清官场如鱼得水、扶摇直上!荣禄想明白了这一层,于是就建议慈禧太后:废立之事朝廷不怕有什么反对意见,只是现在地方督抚重权在握,凡重大决策如果没有他们的认同与执行,只怕无法稳固。如果他们反对,只怕会引起乱子。所以,不妨先由我私下与他们逐一沟通,先只透露太后将为同治皇帝立后,后面的事再一步一步来。荣禄的意见得到太后的认可,着他照此办理。随着荣禄获权代表慈禧太后向督抚们征求废立之事的意见,此事就在更大范围内传开了。湖南巡抚陈宝箴和两江总督刘坤一都反对废掉光绪皇帝,他们认为,君臣纲常是大清王朝根基稳固的关键保证,如果皇位都可以轻易动摇,那就必然引起很多人的觊觎之心,国家就必然会由此陷入动荡之中。所以,不可轻言皇帝的废立之事。陈宝箴和刘坤一更是向荣禄直言:此时轻言皇上的废立之事,必然遭到中外的多方责难,引起各种真真假假的政治传言,那么,皇室秘闻成为百姓街头巷议之事,皇室颜面何在?权威何在?也为你荣禄着想,自古参与皇帝废立之事的臣子,又有几个落得好下场?后世都把“欲行伊尹霍光之事”视为对权臣的最严重指控,更何况你还没有伊尹霍光的德行呢!光绪皇帝荣禄收到陈宝箴、刘坤一等地方督抚言辞激烈的复电,不敢直接向慈禧太后汇报,想了多日,终于想到一个法子:他知道慈禧太后向来迷信,曾数次有事就向正阳门外关帝庙和地安门内精通梅花易数的赵瞎子问吉凶。于是,他特意就此事派人到关帝庙求了一签,又到赵瞎子那里占了一卦,再来上朝。太后问起皇上废立之事,他便拿这一签一卦来说事。荣禄献上一签一卦,解释说,这一签一卦所示为亢龙有悔,意思是不可妄动,动则不利。太后听了默然不语,这是她最在意的两大权威机构,如今都表示负面意见,她心中岂能不受影响?过了两天,荣禄才把地方督抚那些复电呈给慈禧太后,太后这才松动了废立之意。可是,慈禧太后却把这些地方督抚的反对都记在账上,以后再找机会慢慢收拾他们。10月,陈宝箴就先被慈禧太后收拾了,上谕说他“滥保匪人,有负委任,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同时,慈禧太后还顺带把陈宝箴的儿子陈三立也给革职了事,父子俩一起被太后收拾了。这还没完,1900年7月,京城局势危如累卵之际,慈禧太后仍不忘派江西巡抚松寿将已回老家闲居的陈宝箴赐死。陈宝箴有个赫赫有名的孙子,是个大学问家,名叫陈寅恪。说回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那流亡在外的康有为对外国媒体宣称,他逃离北京之前,光绪皇帝的身体都很健康,清廷所发布的“光绪皇帝吐血”的消息,纯粹是反对变法的旗人造谣,目的就是为弑君做准备!10月下旬,《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甚至获悉,光绪皇帝即将被谋杀,选定的继承人是端王那只有10岁的孙子(其实是端王的儿子)!而且,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第二天,英国舰队就直接从威海卫驶向大沽口,英驻华公使以半官方的身份警告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如果光绪皇帝在这次政变中死去,那将在国际上产生不利于中国的后果!他还向庆王奕劻提出,派外国医生去确认光绪皇帝的健康状况,再签署一份健康证明传示各国使团!对大清王朝而言,这可算是赤裸裸的干预内政了!英驻华公使正猜想他此举干预大清国内政,料定大清国不会执行。谁知,第二天总理衙门就通知他,接受他的这一建议。他猜想到了,此事应当是庆王奕劻所推动,因为奕劻也不赞同废了光绪皇帝,他的政治智慧和做人智慧与荣禄如出一辙——都在想尽办法借他人的力量阻止皇帝是废立之事。英驻华公使熟知大清官场,在他看来,整个大清官场似乎谁都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但实际上,谁都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而已!不久后,经法国医生进宫给光绪皇帝诊治(其实只是体检),医生的结论是:光绪皇帝只是有些小毛病,明显没有任何会危及生命的迫在眉睫的危险,不妨他处理国家大政!庆王奕劻这一体检报告原件现在还保存在布鲁塞尔比利时外交部的档案馆里,事情到了这一步,自打戊戌政变后就心心念念想要废掉光绪皇帝的慈禧太后,看来终究走不到把光绪皇帝拉下马甚至直接从肉体上消灭光绪皇帝的这一步了。慈禧太后不得不被迫终止了废掉光绪皇帝的行动,围绕“光绪皇帝的废立之事”,却让我们看清楚了风烛残年的大清王朝腐朽的官场!参考书目:《太后西奔:帝国晚期的仓皇与激荡》:谭木声著,新星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很赞哦!(75)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